1990年7月6日,毛主席唯一的侄女毛远志因癌症在北京辞世,享年67岁。她一生低调,默默奉献,始终坚持着毛主席曾教导她的“做一个谦逊踏实的人”的信念配资是什么意思,仿佛始终把“党的好女儿”这一称号铭记心间。
毛远志去世后,她的丈夫曹全夫负责为她办理后事。在整理遗物时,曹全夫发现了一封泛黄的信件。曹全夫与毛远志共同经历了革命岁月,对她的生活非常了解,但这封信的来历他却毫不知情。带着浓厚的好奇心,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信件。
信纸部分破损缺失,但残存的内容却令人感动不已,催人泪下。这封信到底包含了怎样的内容?毛远志的一生又是怎样度过的呢?
毛远志生于1923年,籍贯湖南绍兴。她的父亲是毛主席的弟弟,被称为“红色大管家”的毛泽民,母亲是共产党员王淑兰。她出生时,中国共产党才刚刚成立,她的童年时光大部分在故乡韶山度过。当时,父亲毛泽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奔波于工农运动。
毛远志童年活泼好动,常常与男孩子们一起在户外玩耍,毫不示弱。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也住在那里,非常喜欢这个小侄女,调皮地称呼她为“野妹子”。
展开剩余84%1929年,王淑兰在长沙被捕,彼时毛远志只有六岁。母女二人被一起关进了监狱。直到次年红军攻入长沙,她们才获得自由。自由后,母亲继续参与革命工作,毛远志也随母亲辗转各地。
长期的动荡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毛远志的健康,尽管已是十几岁的年纪,身高体重却只有六七岁儿童的水平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,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,共产党的队伍改编为八路军,并在长沙设立办事处。毛泽民通过组织找到妻女,写信给王淑兰,希望她带毛远志前往延安求学工作,并在信封里附上了路费以备路上之需。
1938年底,毛远志随母亲辗转抵达延安,但未能见到父亲,因为毛泽民刚奉命前往新疆工作。虽无缘与父亲重逢,她却首次见到了未曾谋面的大伯——毛主席。
“伯伯,这是娘让我带给您的云片糕。”毛远志一边说着,一边从包中拿出两斤云片糕。毛主席闻言笑着取了一片尝了尝,说:“好久没吃到了,真让人怀念。”
见毛远志有些拘谨,毛主席笑着请她坐到身旁,关切地询问家中的情况和学习状况。感受到伯父的温暖后,毛远志慢慢敞开心扉,讲述了一些家中的趣事,让毛主席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毛远志接着问:“伯伯,我什么时候能见到爸爸?”毛主席告诉她:“你爸爸现在肩负重任去了新疆,他临走前特别叮嘱我要好好照顾你。你要在这里安心读书,好好学习,好不好?”
听到这话,毛远志坚定地说:“伯伯,我要参军,成为八路军,做人民的英雄。”毛主席欣慰地写下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大字,并鼓励她:“如果你想像你爸爸一样为人民服务,就要先好好学习文化知识。”
之后,毛远志进入延安小学就读。由于之前生活颠沛流离,她的教育基础较差,远不及同龄孩子,但她勤奋努力,深知唯有努力学习,方能追随父辈的脚步。
1945年,毛主席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,局势紧张,众人忧心忡忡。毛远志同样牵挂着伯父的安危。终得知伯父平安归来,她激动不已,立即带着男友曹全夫前去探望。
曹全夫与毛远志是在延安医院相识,彼此情投意合。曹全夫初见毛主席时紧张不已,手心满是汗水。毛主席对侄女的幸福感到欣慰,也了解曹全夫的身份。
毛远志此行除看望伯父外,还有两个心愿。其一是响应1945年党中央提出的“抢占东北”号召,她和曹全夫计划赴东北工作,希望毛主席给予支持。毛主席欣然同意,期望他们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
另一件事则是关于父亲毛泽民的。毛远志问:“伯伯,抗战胜利了,爸爸什么时候回来?”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,终于告诉她两年前毛泽民已被敌人杀害。为了不打扰她学习,毛主席此前一直未告知她这一噩耗。
毛主席深情地说:“远志,你爸爸是英雄,‘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’他为国家解放献出了生命,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。”听到这话,毛远志泪流满面,分离多年,未能再见父亲一面,如今却知父亲已逝。
然而,她性格坚韧,哭过后慢慢走出悲痛,擦干泪水,整理衣装,对毛主席说:“伯伯,请放心,我会坚强,我知道爸爸也不愿意看到我这样。”
毛主席看着她坚定的眼神,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,默默点头。随后,毛远志携曹全夫赴东北,投身建设。
不久,她写信给毛主席,告知自己将与曹全夫结婚。毛主席收到信后非常高兴,回信祝福。但因保密需要,信件折叠多次且部分文字模糊不清,成为一封残损的信件。毛远志视此信如珍宝,珍藏一生。
由于战争形势复杂,他们未能如愿抵达东北新区,只得前往张家口继续革命工作。
新中国成立后,毛远志多次调动,先后在江西省妇联、中南军区司令部、中组部交通干部处及中央工业交通干部处等单位工作,她始终默默无闻,从未抱怨。
她谨记毛主席教诲的三句话:一是无论身处何地,务必隐瞒身份;二是要团结同志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;三是要深入群众,依靠组织,不倚靠家庭,不享特殊待遇。
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毛远志作为毛家一员,亲历家族成员共同面对的艰难岁月。
而在和平年代,她与家族其他后代一样,过着平凡而低调的生活。毛家的故事中充满感人亲情,他们的血脉如鱼水相依,他们的革命精神更令人敬仰。
1990年,毛远志谢幕她低调一生,遵照遗愿,长眠于母亲身旁。
——参考资料:人民网:《踏遍万水千山 只为追寻前辈足迹——专访毛泽民外孙曹耘山》,人民网:《毛泽民:坚贞不屈的“红色大管家”》
发布于:天津市